新闻分类
提起煤炭生产,人们大概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印象:环境差、条件苦、危险大。然而,有这样一家煤炭企业,在这里,几十个人就能完成上千人的工作量,安全水平处于世界前列;拥有多项世界先进技术,产业链横跨多个行业;2011年煤炭销量突破5亿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经销商。它就是被誉为创造“神话”的神华集团。
走进神华,所见所闻,总让人心生感叹:神华发展怎能如此之快?神华矿区调研令人深感一点:神华跨越式发展,来源于改革,得益于创新,昭示着国企的气魄、力量和担当。
神华的产业特点,决定了神华的改革创新既要弘扬传统,又必须打破传统,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子。“矿路港航电油化一体化”“产运销储一条龙”的“神华模式”应运而生,不仅适应市场经济规律,更开启了我国工业企业以自主创新为支撑、以“一体化运作”创效益的新的经营模式。
至2011年底,神华集团有全资和控股子公司39家,生产煤矿58个,拥有营运里程1500公里的铁路、1亿吨吞吐能力的黄骅港,总资产6100亿元。神华集团在不到20年时间迅速崛起,关键在于能够大刀阔斧地改革,使企业得以精干高效运行。神华发展壮大之路给我们以启示:只有坚持深化改革,破除和发展不相适应的体制和机制的束缚,才是保证国企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
和神华一样,我国国企改革发展渐入佳境。眼下,国企在发展与改革中凸显出来一些问题与现象,在一些时候、一些问题上,有些人对国企发展现状不甚了解,甚至产生误解。同时,社会上出现对国有企业发展提出非议的论调。这种倾向与国有企业为法律所赋予的地位以及在现实中的作用都是不相符的。
从1992年至今,国企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艰难转型,他们纷纷从经营困难中挺了过来,并依靠市场、改革逐步走向发展、成熟。在1994年,我国最大的500家国有企业全年销售收入的总和还不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一家的销售收入。而2011年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央企业已有38家上榜。一度被视为中国经济“包袱”的国企开始走上了面向市场的改革发展之路,对国计民生的贡献和担当越来越大,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真正起到了主导作用。
正因国企经历了起死回生的过程,我们如今看待国企的眼光,不能静止地看,要动态地看,看到国企30多年的探索、改革、困境中突围的过程,更要看到国企的地位和未来。在任何时候,都要正视、肯定国企的重要性,理直气壮地发展壮大国企。
在鄂尔多斯一次煤矿招标中,作为国企的神华竟“输”给了地方民企——这是在鄂尔多斯调研时发现的一个奇特现象。一些人所称的“垄断资源”、“与民争利”的国企,在这儿却不好使了。
“国有煤炭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但没有享受到特殊对待,反而还在民营矿企、地方煤炭企业的‘夹缝’中寻找生存机会,并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发展壮大!”说起此遭遇,神华神东煤炭集团公司工会主席贾玉柱的感叹颇有深意。其实,国企不但没有挤掉民营企业的生路,反而带动了其发展。在鄂尔多斯,一年的煤炭生产量大约是1.4亿吨,而其中一半的产量由当地的民营和地方矿企完成。
调研发现,神华的存在不但没使民营煤矿和地方矿企消亡,反而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有力推手。借鉴神华先进的开采技术和管理模式,地方一大批国有、民营能源企业如伊泰、满世、伊东等迅速壮大,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和陕西省神木县综合经济实力跃入全国百强县行列,内蒙古准格尔旗还跃进全国百强县前50名。
神华的故事告诉我们:企业是鲜活的,创新是鲜活的,实践也是鲜活的,理论和思想也该如此。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都是在做实事,只是把责任扛上肩,把道路铺向前。所以,概念性地为国企“贴标签”的行为,是浮浅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情况下,公有制非但不会成为阻碍,反而能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优势。
(本文章摘自7月10日《光明日报》)